《礼记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,其中《礼运》篇主要描述了古代社会理想中的礼仪制度及其运行方式。以下是《礼记·礼运》的部分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:
原文: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
翻译:
在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属于公众的。选拔贤能之人,讲求诚信,促进和睦。
原文:
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
翻译:
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父母为亲人,也不仅仅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,而是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,壮年人可以发挥才能,年轻人得以成长,那些无依无靠、孤苦伶仃、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照顾。
原文:
男有分,女有归。
翻译:
男子有各自的职业,女子有适当的归属。
原文:
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
翻译:
对于财物,人们憎恨它被浪费掉,但并非要据为己有;对于劳力,人们担心它没有付出,但并非只为个人利益。
以上是《礼记·礼运》中的一部分内容,它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向往。通过这些文字,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期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