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,《万年牢》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章。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父亲做糖葫芦的故事,传递了诚实守信、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。
教学目标:
1.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2. 学习生字新词,积累好词佳句。
3.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4. 感悟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教学重点:
1.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,理解“万年牢”的深刻含义。
2.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。
教学难点:
1.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理解“万年牢”这一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。
2. 激发学生对诚信和敬业精神的认同感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
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‘万年牢’是什么意思吗?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语背后的意义,并引入课文的学习。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之后,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大致内容,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印象。
三、精读课文,深入探究
1. 学习第一部分: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父亲做糖葫芦的过程,感受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。
2. 学习第二部分:探讨父亲为何坚持使用最好的材料,以及这种做法给父亲带来的影响。
3. 学习第三部分:思考“万年牢”的真正含义,它不仅仅指产品质量过硬,更代表了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。
四、拓展延伸
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,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实践“万年牢”的精神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,然后派代表发言。
五、总结全文
回顾整节课的内容,强调“万年牢”所体现的价值观,并激励学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。
板书设计:
- 《万年牢》
- 父亲做糖葫芦
- 使用最好材料
- 做人做事的态度
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,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,还能让他们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,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