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清明时节,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念。今年也不例外,我跟随家人一起回到了故乡,去祭拜那些长眠于黄土之下的亲人。
清晨的天空阴沉沉的,细雨如丝般飘落下来,给大地披上一层薄薄的纱衣。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杜牧笔下那句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果然贴切得很。我们驱车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,两旁的树木被雨水洗刷得格外翠绿,仿佛也在为逝者默哀。
到达墓地时,天色更加暗淡了。爸爸和叔叔们忙着清理杂草,而妈妈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祭品——几盘热腾腾的饭菜、一壶酒以及一些水果点心。我站在旁边帮忙摆放蜡烛,看着火光跳跃在灰白色的石碑前,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。
爷爷生前是个勤劳朴实的人,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和土地。小时候,我最喜欢听他讲过去的故事,比如年轻时如何翻山越岭挑粮食,又或者是在田间劳作时遇到的各种趣事。如今,这些回忆成了我最珍贵的财富。站在他的墓前,我默默祈祷,希望他能保佑我们一家平安顺遂。
祭拜结束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往事。奶奶笑着说起爷爷最爱吃她做的红烧肉,每年过年都会念叨好几次;表哥则模仿爷爷说话的样子,逗得众人哈哈大笑。虽然人已经不在了,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,成为永恒的存在。
回家的路上,雨渐渐停了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。我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,忽然意识到,清明不仅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,更是一种传承精神的方式。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,铭记过去的美好,并将爱延续下去。
或许,这就是清明的意义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