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
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
岩扉松径长寂寥,唯有幽人自来去。
注释:
- 昼已昏:白天已经接近黄昏。
- 渔梁渡头:指渔梁渡口,是汉江上的一个渡口。
- 庞公栖隐处:庞公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隐士,这里指庞公曾经隐居的地方。
- 幽人:隐士,这里指诗人自己。
翻译:
山寺里的钟声在黄昏时响起,渔梁渡头的喧闹声此起彼伏。
人们随着沙滩走向江边的村庄,我也乘着小船返回鹿门。
鹿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,穿过烟雾笼罩的树林,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。
岩石的门户和松林的小路长久以来都是寂静无人的,只有我这样的隐士独自来往。
赏析:
《夜归鹿门歌》通过对夜晚归途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。全诗以时间为序,从黄昏到夜晚,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。
首句“山寺钟鸣昼已昏”,通过山寺钟声的响起,点明了时间已经到了黄昏,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。接着,“渔梁渡头争渡喧”描绘了渡口的热闹景象,与后面的宁静形成对比。
“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”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其他行人不同的归途选择,他选择了乘舟归鹿门,这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的选择,更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。
“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”这两句写出了鹿门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色,以及诗人到达隐居之地的惊喜之情。
最后,“岩扉松径长寂寥,唯有幽人自来去。”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之地的宁静与孤寂,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。
总的来说,《夜归鹿门歌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展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。这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