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诗文中,“天寒白屋贫”这一句常常让人联想到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。然而,当我们想要完整地欣赏这句诗时,却发现它似乎独立成章,难以找到其完整的出处。那么,“天寒白屋贫”的上一句究竟是什么呢?
实际上,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。完整的诗句是: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行路艰难、投宿农家的情景。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,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,不仅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,也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深切关怀。
“日暮苍山远”,描述了黄昏时分,远处的群山显得更加遥远和模糊,给人一种迷茫而沉重的感觉。而“天寒白屋贫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,寒冷的天气让简陋的茅草屋更显破败,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家生活的困苦。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,表达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以及自身漂泊无依的心境。
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,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,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人们对于人情冷暖和社会现实的思考。在现代社会中,我们或许已经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那种风餐露宿的生活,但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,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
总之,“天寒白屋贫”的上一句是“日暮苍山远”。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,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。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首诗中获得启发,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。